首页 |
|
国资委网站|兵器工业淮海集团☆:以“四全四抓”高质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 |
||
|
||
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彩神lllv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始终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突出“全方位”谋划、“全覆盖”组织、“全过程”推进、“全领域”融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政治自觉投身学习,党纪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突出“全方位”,抓组织谋划🖕🏻、高位推动🏃🏻,统筹“学纪”引领与解读🚍。全面部署👵🏿,迅速启动。紧扣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围绕深入学习研讨、加强警示教育、深化解读培训等3方面内容,明确12项重点任务,形成党纪学习教育“路线图”“施工表”。夯实基础,压实责任🪘。成立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组建综合协调、理论材料、教育培训🌝、宣传报道4个小组,建立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办落实、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印发上级要求𓀅、情况通报11期。聚焦重点,确保长效。定期分析研判党纪学习教育推进情况,制定《淮海集团党委2024年度“七一”系列活动方案》🌌🆑,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建立原原本本细学、阐释解读深学、分层辅导助学⛹🏽♀️💮、警示教育促学7️⃣、联系实际践学等“五学”机制🦸♂️。 突出“全覆盖”,抓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拓宽“知纪”效度与广度👩🏿🦳。以“点”带动,“关键少数”领学促学。策划推进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计划》,建立学习清单🧚,下好深研细悟“先手棋”👧🏽。截至目前,公司党委及所属基层党委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读书班专题学习8次🤸🏼。两级领导人员撰写心得体会134篇。以“线”引领🦮,支部党员专题研学👏🏻。印发《淮海集团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学习计划》,为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配发1556册《条例》和《<条例>修订前后对照》🏋🏽。目前🛂,各党(总)支部“三会一课”开展专题学习132次。以“面”覆盖,提升学习教育质效👩🏻🍳。组织两级领导人员🚣🏼♀️、“六大领域”人员、党务工作者等开展3次《条例》培训解读,263人次参加培训💚。邀请山西省委军民融合办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巡视员李章贺作培训报告😵。坚持线下教学与线上促学相结合🏃➡️,利用国资e学🧑🏻🤝🧑🏻、兵器网络教育等平台🛒,组织开展20期2884人次培训𓀒,参加集团公司党员干部党纪知识在线答题880人次。 突出“全过程”🧑🏼🌾☝🏼,抓警示教育、宣传引导,强化“明纪”红线与边界。“多维度”警示教育。召开“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大会,通过“点人、点事、点问题”的方式,深刻剖析部分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做到以案明纪𓀋、以案明德🤷🏻♀️、以案明责、以案促改。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前往警示教育基地20批500人次,组织1470余人次观看《正风不止步 肃纪不停歇》(第5辑)警示教育片🧚🏽♂️。“滴灌式”专题党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带头面向基层讲授纪律党课,明确党纪学习教育下一步工作任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自觉到组织关系所在基层党支部讲授党课8次。各级党组织书记讲授纪律党课40次🫠。“常态化”督促指导。建立党群部门和基层党组织“一对一”联络保障帮扶工作机制,创造性开展“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立体化”氛围营造。充分依托公司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及时转载各级权威媒体发布的《条例》解读文章、网络课程15次🎮,总结提炼宣传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进展成效15次🍣,营造了良好氛围👮🏽。 突出“全领域”,抓互融互促🦡、全面提升🪝,推动“守纪”贯通与融合。坚定不移完成装备保供🚴🏻♂️。公司党委坚持每周组织召开装备生产推进会,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挂牌督办👕,办结销号。公司经营质量持续向好。生产管理部党支部建立“计划+清单”管控模式,提高序时进度完成率🧝🏿♂️。基层党组织在严格执行定员定量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分段式、多场所、三班制组织模式🧭,多频少量周转,实现快进快出🍔,有效提升产能。坚定不移夯实发展基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10人以上、3至9人🥩、1至2人危险作业场所为目标🚞,建立14个准军事化管理区,由党委委员担任“区长”,细化分解23项重点工作内容🧔🏼♂️,分阶段时序推进🤹🏼♀️。树牢“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理念👨🦼,抽调20名党员骨干,成立专业化技术保障团队🤵♂️😙,有效控制质量问题发生。深化质量文化建设,营造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尊重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文化氛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持续推进揭榜挂帅、科技奖励、项目跟投、项目分红,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推进重大工程🌞、重点型号研制🤤,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灵活高效可持续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广泛联合研究院所和高校,形成联合创新、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灵活多样的协同创新生态,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