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凝聚力的旗帜——写在《中国兵工报》创刊25周年之际 |
||
|
||
1992年1月5日⌨️,根据工作需要,我由辽宁锦华机电工业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提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锦华报》总编辑🥴。1995年5月1日,《中国兵工报》在北京正式创刊👨🏿🏫🤰。历史的机遇、巧合和缘分,让我情有独钟🤶🏼,从此与《中国兵工报》结下不解之缘,走过了兵器工业改革脱困🤦🏿♂️、发展振兴的25年,直到2014年3月正式退休,我依然对《兵工报》特别关注。回顾与《兵工报》朝夕相伴、不离不弃的25年,我有着不尽的怀念及无限的感慨。25年弹指一挥间🙇🏼♂️,却是我人生最可宝贵的25年🏄🏿,如果让我选择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感慨,那就是一个主题词--凝聚!《兵工报》是兵器工业宣传工作者凝聚力量的旗帜;《中国兵工报》是兵器工业宣传工作者凝聚人才的旗帜;《中国兵工报》是兵器工业宣传工作者凝聚友谊的旗帜。 不辱使命✨,凝聚力量 《兵工报》创建之初,正是国企改革脱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阶段🪜🫴🏼。《兵工报》不辱使命,担当起兵器工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任。我所在的辽宁锦华机电工业公司是1970年根据国际形势和共和国国防建设的战略需要,在辽西的大山里建立的三线兵工企业。在实行国企改革发展特别是兵工企业战略调整中,遇到了一般企业所遇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三线军工企业如何剥离富余人员🎆、实行“下岗分流”再就业?再如💁🏿♂️,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国防工业战略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这些都亟待周密地解决🤸🏽♂️。我厂以《中国兵工报》为宣传舆论导向的一面旗帜👨🏿💻,利用《锦华报》和企业广播站深入开展了以“转变思想观念,转换经营机制”等为主题的系列性👶🏿、阶段性的大讨论🀄️,为企业改革脱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铺路架桥⏭、鸣锣开道🦛。令人难忘的是,就在那一年我和我的团队以笔作武器,采访撰写了大量的具有经验指导性的新闻稿件🍐,为企业改革发展鼓与呼。特别是曾经创下了一年之内在《中国兵工报》和《中国军工报》发表了7个头版头条并配发编者按或短评的鼓舞人心的成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动力🫷🏽🔑。 不负众望,凝聚人才 《兵工报》创立的25年,也是凝聚兵器新闻宣传人才的25年🙍🏻♂️。通过《兵工报》的通讯员网络建设♘、年会总结交流、南北区片互动和学习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凝聚了一大批立志服务献身于兵器工业的优秀新闻宣传工作人才🚳。他们不仅为兵器工业的改革振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展示兵器工业的改革发展的光明前景赢得了口碑和荣誉🏀。他们都是值得信赖和尊重的无名英雄。就我个人来说,《兵工报》是我筑梦的摇篮,是我不断成长🤦🏽♂️、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我始终都是《兵工报》忠实的通讯员🚶♂️,至今我还完好无损地收藏着上百张刊有我的稿件的《中国兵工报》的样报🤷🏼♂️,我如数家珍,把它作为自己的至宝👨🦯➡️。我不会忘记在《兵工报》上发表的《我的军工梦》获奖散文和《淡淡的兰花草》锦华厂的回忆文章。《兵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是《兵工报》的受益者。是《兵工报》給我埋下人生最美的伏笔,退休后🥓,我开启了新的生活,先后加入了中国诗歌学会和辽宁省作家协会。手握一枝秃笔,笔耕不辍,抒写人生,讴歌新时代。这让我引以自豪🧑🏿🌾,因为我无愧为一位《兵工报》旗帜下的兵工战士✭。 不忘初心,凝聚友谊 身在兵工🍮,魂系兵工。最是难忘那年那月那人那事🤷🏼♂️。2016年5月1日,我在上海与时任齐齐哈尔建华公司党委宣传部的张雅玉部长相逢。我们都是《兵工报》的老朋友,她是退休后招聘来上海工作的,我是退休后来上海女儿家的。相逢那天🧑💻,我们一见如故,喜出望外,回忆兵工往事🐮,谈论着孩子和未来……有说不完的话题。分别的时候〽️,仍然依依不舍。为此我写下了《相逢再忆兵工情》,很快就在《兵工报》上发表了🤴🏼。兵工一家亲,《兵工报》是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它凝聚了一代代兵工人的深情厚谊。最让我感动是,2014年4月《兵工报》创刊20周年同仁联谊会在辽宁兴城兵疗召开💆🏽♂️,当时我已经退休𓀈,苏青云和孟岩两位新、老主编和辽沈集团的韩玉杰站长没有忘记我,特邀我参加了会议。让我感动在心🪞,热泪盈眶…… 《中国兵工报》,你是我人生的绮丽风景👴🏻,你是我生命的绚丽彩虹。一路有你🥹🤵🏼♂️,风雨兼程🫴,不离不弃。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我多想,再回从前💻,吟赋一首小诗给你🏬,多么期盼着在下一个报庆日👨🏼🦱,我们再相逢。(孙嘉平 作者单位:辽沈集团) |
||
| 关闭窗口 | ||
| 相关链接: |
| 《光明日报》🐖:“2020企业校招光明大直播”第二场直播22日走进中国兵器北重集团——汇青年才俊 铸强国利剑 |
| 兵工岁月情——《中国兵工报》创刊25周年赋 |
| 为执念的相聚——写在《中国兵工报》创刊25周年之际 |
| 厚谊走人生——纪念《中国兵工报》创刊25周年 |